“首先是產品的定位問題”,無論是LG Display還是LG電子,抑或創維等主推OLED電視的流量計企業,第一都將OLED定位於高端顯示、高端消費電子產品。而以整體消費人群來劃分,高端必然意味著量少。另外,OLED電視可以更好的還原色彩,但目前由於良率較低、成本較高,其整機售價也相對較高,高昂的成本與過高均價一定程度也使得OLED電視難以快速擴大其用戶群體。
目前大尺寸OLED電視麵板供應僅有LGD一家,如京東方、維信諾、TCL華星等國內麵板廠商仍未能實現此類電視麵板供應,也就是說,OLED電視麵板的產能是相對固定的。當產能固定的情況下,OLED顯示技術能否普及或者說形成共識,一方麵取決於產品性能,另一方麵則要看整個產業鏈。
僅就產品本身性能而言,經過幾年發展,盡管一部分彩電企業推出的電視新品宣稱對OLED電視總被詬病的如燒屏等問題進行了處理,但網上依然能看一部分高端用戶對OLED電視的諸如使用壽命、殘影(燒屏)等問題的不滿和吐槽。而LG電子兩次召回原因亦都是產品過熱會引起質量問題,盡管官方解釋主要是電源板缺陷造成,但仍然抵不住外界將其與OLED顯示被詬病最多的燒屏問題產生關聯。
整體產業鏈方麵,現階段下遊OLED電視品牌陣營可見的已經愈發強大,但上遊麵板供應廠商如上述所說僅LGD一家。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OLED電視麵板出貨量為290萬片,年增66%,2019年年增率達28%,至360萬片,年增率下滑的主要因素為LG在廣州G8.5代線投產前產能受限。2020年上半年,全球TV用OLED麵板出貨量為160萬片,全年出貨量預計將從500萬片下調至400萬片,下調幅度達20%,這同樣與LGD供貨麵板受限有關。另有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小米電視此前一直欲做OLED電視而不得,關鍵在於遲遲拿不到LGD的麵板訂單,因此直到今年才推出OLED電視。可見上下遊供應鏈結構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也製約了OLED電視產品的快速普及和技術的更新迭代。
同時,LCD的麵板價格在快速下跌,且產能供應量充足,電磁流量計整機售價相對OLED電視自然也就更低,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更多會選擇性價比高的LCD電視,也就導致OLED電視市場滲透率始終難以取得更大突破。態度堅決如LGD,都決定將原定於今年底停產的LCD麵板押後至明年底“再說”,市場的趨勢變化可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