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電磁流量計感應電壓故障的自動檢測首先需要設定自動化邏輯定位的檢測範圍和檢測目標;然後針對檢測目標,基於GXDeveloper程序,設定分段邏輯處理命令,建立自動導向檢測結構;分配檢測密碼鎖,編製觸發檢測協議,構建觸發邏輯檢測模型;組建合位延時檢測PLC程序,采用雙向波形法實現電壓故障自動檢測。
1. 自動化邏輯定位檢測目標設定設定具體的自動化邏輯定位檢測目標,利用饋線匹配需要檢測的自動化電路,同時在電路中安裝監測定位設置,形成邏輯隔離執行節點。測試構建的節點均為監測節點,同時具備檢測與隔離的功能。為了有效避免多次試送電對變電站的衝擊,同時加強對電磁流量計感應電壓的控製,需要先計算初始的電壓標準值,如公式1所示:
公式1中:T表示初始的電壓標準值,ν表示邏輯關係係數,ℵ表示電壓節點數量。
通過上述計算,最終可以得出實際的初始電壓標準值。結合初始的電壓標準值,設定具體的自動化邏輯檢測範圍。同時,將初始的邏輯檢測指令設定在設備之中,然後對相應區域故障進行定位。構建單環網的檢測結構,劃定具體的雙向檢測線路:一種線路為通信線路,主要負責信號的傳輸與收集,而另一種線路為故障檢測線路,主要負責異常信號的識別與定位。至此,便可以完成自動化邏輯定位檢測目標的設定。
2.建立GXDeveloper自動導向檢測結構
在完成對自動化邏輯定位檢測目標的設定之後,需要建立GXDeveloper自動導向檢測結構。將GXDeveloper程序添加在故障檢測程序之中,轉換具體的檢測目標,根據邏輯關聯性分段控製檢測處理流程。
不同於傳統檢測程序,GXDeveloper檢測的範圍更為廣泛,且對於電流的控製與電壓的維穩也具有較強的效果,因此將其添加在故障檢測的程序之中,形成關聯性的運動控製流程。
檢測目標轉換需要將編輯程序換成GPPQ、GPPA格式的應用型文檔,然後選擇FX導向檢測協議以文檔的形式導入新檢測目標指令。在RS-232C端口中接入一個通信電纜,將PLC裝置連接在檢測程序之中,獲取變化數據信息,形成初始的檢測結構。GXDeveloper自動導向檢測結構還需要同時具備分段邏輯處理設定,以此來進一步細化具體的檢測目標,完成GXDeveloper自動導向檢測結構。
3.PLC輔助下構建觸發邏輯檢測模型
在建立基於GXDeveloper的自動導向檢測結構之後,需要在PLC輔助下構建觸發邏輯檢測模型。將所製定的檢測結構添加在初始的模型之中;設定檢測的輸入輸出節點,分配檢測密碼鎖;計算協議檢測常數值,編製具體的觸發檢測協議,作為觸發邏輯的控製機製添加在檢測模型之中。
觸發邏輯檢測模型實際上是指令檢測模型,可以在模型中設定檢測的輸入輸出節點,並分配檢測密碼鎖,具體分配情況見表1。
根據表1,可以完成對輸入輸出點的分配。在PLC裝置的輔助下,需要安裝觸發邏輯的控製機製,該機製隨著電壓的變化而進行相應調整。可以先編製觸發協議,並計算出協議的檢測常數值,具體如公式2所示:
公式2中:K表示協議的檢測常數值,ϑ表示失壓比,ψ表示觸發時間點,η表示合閘檢測幅值。根據得到的實際協議檢測常數值編製具體的觸發檢測協議,添加在初始的檢測模型之中,優化PLC輔助下構建觸發邏輯檢測模型。
4.合位延時檢測PLC程序組建
首先需要設定殘壓閉鎖,當電磁流量計感應電壓處於電流分位的不穩定狀態,設定合位的檢測時間,確保任意一側失電時仍可以加強對殘壓脈衝信號的傳輸與接收。
然後劃定延時合閘的檢測範圍,結合PLC程序,形成關聯檢測結構。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兩側電壓如果未達到預期標準,需要重新作出調整與處理;反之,如果兩側電壓達到了預期標準,則可以設定合位延時檢測程序。啟動自動分閘開關,營造合位延時檢測環境,為後續故障的自動檢測工作奠定基礎。
5.雙向波形法實現電壓故障自動檢測
組建合位延時檢測PLC程序之後,采用雙向波形法實現電壓故障自動檢測。根據獲取的基礎檢測數據信息,利用檢測程序調整與更改密碼檢測鎖,形成動態的雙向波形檢測環境,計算出實際的雙向斷離極限值,具體如下公式3所示:
公式3中:U表示實際的雙向斷離極限值,ρ表示反行檢測範圍,q表示折射係數,ζ表示雙向描述檢測差值。通過上述計算,最終可以得出實際的雙向斷離極限值。
通過PLC檢測程序在檢測波形故障維護層級架構上完成對電磁流量計感應電壓故障的自動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