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電磁流量計係統檢測精度。檢測精度高低是衡量儀表係統研發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提高檢測精度時應從硬件電路設計優化、軟件處理(數字濾波、非線性補償等)、提高勵磁技術水平以及抗幹擾等方麵入手,綜合考慮各方麵因素,將對流量檢測有影響的幹擾因素作必要的技術處理。
2、提高係統智能性。儀表的智能性包括控製智能性和數據處理智能性。在開發本係統時應充分利用微處理器強大的控製能力,用軟件控製和管理儀表測量過程,避免使用常規儀器儀表中大量的數字電路,即盡可能實現“硬件軟件化".另外,係統應有量程選擇、測量方式選擇、自動調零等功能,其軟件應具備數字濾波、非線性修正等數學處理能力。
3、提高係統開放性。開放性包括硬件電路開放性、軟件設計開放性以及係統通訊接口開放性三部分。硬件功能模塊劃分要明確,電路功能單元要相互獨立,以做到即插即用。同時,組成電路單元的元器件應通用性強,替代性好;軟件設計時應考慮可讀性和可擴充性,易於其他人二次開發;要充分利用RS-485 標準總線的優點,嚴格按照通信協議進行通信模塊開發,方便用戶聯網組態。
4、提高係統可靠性。由於本儀表係統工作環境惡劣,為保證電磁流量計係統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在器件選取上應考慮成熟的產品;在硬件設計上應使其具備電源監視、掉電保護、自動診斷等功能,模擬和數字電路間必須全方位光電隔離;軟件設計上必須采取容錯、濾波、軟件陷阱等抗幹擾措施。
5、降低係統成本。在能滿足係統任務要求的情況下,為了獲得較高的性價比,應盡可能采用簡單、實用的方案,同時盡量選擇性價比較高、功能強大的元器件。這樣做不僅可以降低係統成本,而且還可以簡化係統結構,縮小係統體積,增加係統可靠性。另外,降低成本除了要考慮硬件成本,還應考慮研製成本和使用維護成本。因此,在係統開發時應盡量選用成熟的理論和方法,提高係統開發一次性成功的概率,縮短研製開發周期,降低研製成本。
6、提高係統易操作和易維護性。係統應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麵,以降低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使操作人員可根據操作說明書就能順利操作;同時,係統應具有易維護性,以便在係統出現故障時能夠及時排除故障。 |